上星期一抽空去看了《The Queen》﹝黛妃與女皇﹞。會去看這部電影主要是因為題材引人矚目,加上風評佳的緣故,我便懷著對這對英國史上著名的不和婆媳的好奇心,去窺探當時事件的原貌。

        其實雖然中文譯名將黛安娜王妃納入,電影內容也的確是以黛安娜王妃在巴黎車禍喪生的事件為主題,但實際上電影中真正的主角如同影片原名般,是英國女皇伊莉莎白二世。故事開場交代了1997年工黨出身的Tony Blair﹝唐尼‧布萊爾﹞獲得壓倒性的選票當選首相、伊莉莎白二世初次接見布萊爾夫婦的場面,以及皇室家族對於當時已與查爾斯王子離異的黛安娜王妃被狗仔隊屢屢拍攝到與男伴親密出遊的照片有多麼反感與無奈。當八月三十一那天巴黎傳來噩耗,黛安娜王妃與男伴的座車撞上了隧道裡那根柱子,之後送醫不治身亡,女王便被迫面對了她政治生涯裡一場出乎她意料的風暴。

        當時首相Tony Blair剛上任,其實對於整個國政尚無法確切掌握,馬上就面臨這個事件,著實考驗他的應變能力。他起初採取的態度就是「以不變應萬變」,王室更是如此,女王照例與她的母親跟丈夫帶著兩位王子去Balmoral﹝巴爾莫勒爾堡﹞度假,在事件發生後也下令對兩位王子封鎖一切新聞消息,避免引起他們過度哀傷。查爾斯王子雖然心裡難過,但是卻無力抵抗母親,繼續留在Balmoral,陪伴著兩個兒子。Blair一開始詢問女王是否會發表公開演說或是為王妃舉行國葬,女王卻只是冷漠地以「她已經不是王室的成員」為由,採取不做任何回應的方式處理。Blair無奈,但是又不能不做回應,因為他了解今天黛安娜王妃會落得如此,王室要負很大的責任,如果他再不發聲,對這女性真是太不公平了。於是Blair公開表示對黛妃的哀悼,也等於替王室做了面子。這樣的舉動替他贏得許多正面的肯定聲浪,但是對王室卻沒有加分作用。一方面在Balmoral度假的查爾斯王子想搭王室專機趕去法國護送黛妃的靈柩回國,卻被母親阻止,說人民已經常指責王室專機浪費人民公帑,如果此次再被借題發揮恐不是好事。查爾斯王子對於母親要他自己舟車勞頓、輾轉多次班機前往法國相當心寒,覺得以專機迎接將來王位繼承人的母親的遺體難道也是一件錯事嗎?這才讓女王心軟,答應他使用專機,但是她仍堅持不做任何公開聲明。她的母親與丈夫也極力反對她做任何回應,因為他們覺得黛妃是自作自受,而且她的舉動已嚴重破壞王室傳統形象,如果女王有任何回應,等於就是輸給了黛妃。另一方面,英國的人民從得知黛妃猝逝那天起,便紛紛湧進白金漢宮,在宮外獻上花朵、卡片表達他們哀傷之情,每天花束不停增加、越積越多,到最後在白金漢宮外形成一片龐大花海;世界各地也有許多人民一起哀悼王妃的逝世,覺得世界上失去了一個這麼有心關懷人民、改變世界的王妃,是至深的悲痛。以花束、眼淚表達他們的沉痛之際,英國人民亦開始質問王室的態度。看見白金漢宮上的旗子不見了,人民指責聲浪一波波襲來:「女王去哪兒了??她為什麼還不回來表達一點關心?她還有良心嗎?」原本在Balmoral的女王也聽信丈夫建議,以為這只是人民一時情緒,過不久便會煙消雲散,但她每天都會看電視新聞,看著人民在白金漢宮聚集不散,連一向親王的小報竟也跟著批評起王室這次的舉動不智,她開始有些動搖。期間Blair與查爾斯王子一同迎回黛妃靈柩,也不停與女王保持聯絡,告訴她議會裡亦掀起一陣風暴,決議黛妃的葬禮不能草草了事,得按國禮舉行厚葬。這點女王也只好讓步,答應以等同葬王太后的隆重祭典方式舉行,只是形式有些更改,王公貴族改成社交名流。當時尚在世的王太后氣結,因為這套儀式是她規劃的,她本人都還健在,沒想到卻先一步被她孫子的前妻使用。

        雖然國葬形式確定,王室的沉默卻加劇群眾的憤怒。Blair再度與女王溝通,希望她能夠發表公開演說,因為民調已對她越來越不利,甚至有四分之一的聲音是希望女王退位的。這個消息讓女王非常震驚,因為她從來沒有想到她竟然會因為一個她不喜歡的女性而遭全國大多數人民厭惡。其實她並不是一個冷血的女王,一幕在Balmoral她因車子在途中壞了只能枯等救援,一人坐在河邊啜泣,以及因為她曾經試圖援救的一頭鹿最後還是被射殺了而哀傷,劇中表現了女王亦有感性的一面。最後女王妥協了,回到白金漢宮,與丈夫、兒子以及一對孫兒一同出現在宮前,看著堆積成山的花束,也向人民致意。當她看見卡片上那一句句對黛妃說的:「妳太好了,他們不配擁有妳。」或者其他指責女王的語句,都讓她的心涼了半截。人民多半用「妳終於肯回來了」的眼神看著她,但是當其中有名小女孩拿著花要專程獻給她時,女王的眼中透露了無限感動。Blair與他的幕僚看著電視轉播,聽見他的幕僚亦用著冷潮熱諷的語氣說著女王時,他忍不住大罵了他們從來沒有以女王的角度為她想過,要知道她從一出生就被賦予這一切,她也認為自己是天定的,她的一輩子也獻給她摯愛的人民,卻因為這個事件被人民責備,並且質疑她的權威,這叫她情何以堪呢?最後女王在不得已的情況下發表了公開演說,表達她對黛妃的哀悼之情,平息了眾怒,也重獲人民的愛戴。雖然Blair的妻子看著電視說女王講這些演說詞時根本不是真心,但是Blair說這才是強者,他為女王表現了大無畏的精神感到敬佩。看見一直極力支持廢除王室制度的丈夫竟然開始為女王辯解,她也只好無奈地說所有在女王任內的首相沒有一個不被她收服,每一個人到最後都非常欣賞女王﹝笑﹞。片尾首相再度覲見女王,不同於第一次見面的緊張氣氛,此次Blair變得有自信許多,女王也認可了這個首相的能力,兩人一起漫步至花園談國事,畫面就在這一對關係改善的君臣以及身邊四隻蹦蹦跳跳超可愛的柯基犬漸漸走遠中閉幕。

        這部電影讓我最先有的感觸就是:哇~Toni Blair眼睛好大好漂亮喔!﹝爆﹞我在想他年輕時應該真的是這麼帥吧!看他現在就是一個標準風度翩翩、英俊穩重的英國紳士樣,年輕時也一定很帥,只可惜10年前他當選首相時我根本還在抱奶瓶的階段‧‧﹝→好像沒這麼年輕:p﹞,反正就是沒在注意,不然我一定就可以看見他當時年輕的帥樣。接著下來隨著電影節奏,我便感受這位傳奇的女王的氣勢以及固執。其實到了電影三分之一我是一直站在黛妃這邊,看見王室對他的種種態度,再度覺得這名女性真的非常堅強,藉由散佈她的大愛關懷窮人、病人,來填補她內心那塊因婚姻不幸以及束縛的王室生活所造成的空洞。當中也看見了查爾斯王子這個角色個性的卑劣及懦弱。他從來不敢違抗自己的母親,卻也對她沒有真正的尊敬與感情,但他的懦弱卻直接毀了黛安娜王妃的一生。看見王子與女王親子關係竟是如此疏離,或許真的源於女王從來不肯輕易洩露自己的感情,連對自己的子女皆是如此,所以才會跟自己的親生兒子也這麼不親。但是其間電影裡反映女王對黛妃事件的心情、她對那頭鹿的心情以及Blair那段為女王辯駁的話,霎時我明白女王的心情。當試著站在這位女性的角度思考時,一種悲哀與委屈的心情襲上心頭。如同Blair所說的,她一輩子沒遇過這種事,她一輩子為人民奉獻,就算是保守又如何,她無愧於國、無愧於民,面對顛覆王室傳統禮教的黛妃,她怎麼能不嘔呢?結果竟因為這個讓她不滿的兒媳婦,她第一次面臨人民對她的不諒解以及指責,卡片上那句句擁護黛妃、批評王室的字句,對這個從1952年就即位至今的君王來說是何等的屈辱呢?她是愛民的,只是當她發現她不如想像中了解人民,又或者該說她發現她的人民隨著時代改變想法時,我覺得那對她不啻是很大的打擊跟挫敗。最後她從善如流,照著幕僚擬的演講稿對著人民說出那字字句句﹝那段幕僚戰戰兢兢地問她這樣演講詞可以嗎?而女王冷冷略帶諷刺地回答:"Do I have a choice?"讓我不禁啞然失笑,還真是心酸啊!﹞。就算不是出自真心,她願意這麼做已經很了不起了,她若不是真的愛她的人民,是不可能放下她幾十年的身段,或應說是從小就被訓練出的身段,暫時忘卻她幾十年的保守觀念,順從民意做了這樣的演說。這才是真正的強者,在那一刻我了解Blair首相說的話。雖然說女王是個不輕易流露自己情感的人,可是電影中卻也表現出女王感性的一面。那頭美麗的鹿,或許就像是黛妃,或許也像是她,進入了這樣的政治叢林,就已經註定對自己的命運、情感沒法真正掌握、自在抒發。片尾首相與女王會面,女王一番話也耐人尋味。女王見首相意興風發,神采奕奕,彷彿沒什麼能難得倒他似的,便又是一副鎮定又略帶諷刺地點他,身為一個政治人物,不要以為自己永遠會站上風處,總在不經意時,一個事件就能將你推到深淵,讓你飽受批評。這番話不僅是她經歷黛妃事件的心情寫照,亦是非常有智慧的警語。不論女王是否真的曾對首相說過這番話,這段話堪稱經典。果然在2003年支持美國進攻伊拉克以及之後提出頗受爭議的高等教育法案,都是Blair政治生涯中幾次不小的危機。沒有人可以永遠站在上風,即使當你覺得你做的事情是對的時候,這個決定也可能對你不利。女王那番話,還真是一語道破所有政治人物的命運啊!在片尾有另一個小小感想就是:柯基犬﹝Corgi﹞真的好可愛喔!﹝笑﹞腿短短的又蹦又跳一直要找人跟牠玩,女王會喜歡這麼可愛的小狗,怎麼可能是個沒有感情的人呢?另外值得一提的就是飾演Elizabeth II的Helen Mirren。喔~她妝扮起來實在活像是伊莉莎白二世,整個感覺也是女王氣息,演過兩代伊莉莎白女王,這次奧斯卡也是最佳女主角入圍者,演技的確了得啊!

        上了網路查看了這位傳奇女王的資料,又是一陣感慨。從她1952即位,她就誓言效忠大英帝國以及她的人民一輩子,直到她嚥氣那天為止。她是真的用心守候這片日不落國的餘暉,她了解自己的責任,雖然無治理實權,但是她的意見卻對首相有極大的影響力。能想像嗎?一個26歲就即位的年輕女王,當時還是在樹屋上接到父王駕崩的消息,隨即便成了一國之君。經歷第二次世界大戰,如今已高齡八十,她的一生不是她能選擇,可是她卻很堅強地面對。光是從這一個小小的事件,我便能感受這位女王的強韌。英國的女王真的都很了不起﹝笑﹞,名叫Elizabeth的更是令人敬佩的the Queen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kysurf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