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完電影《Lars and the Real Girl》。故事描述一名個性善良但害羞的男子Lars不擅長與人交際,即使跟哥哥及嫂嫂同住也是一人躲進車庫的空間獨居,面對工作上對他有興趣的女孩也是不斷逃避與她的互動。一日他經由同事介紹得知可以網購客製化的充氣娃娃,於是訂製了一個回家,並且跟家人聲稱這是他的女友,名叫Bianca,甚至能詳細說出她的家庭背景與其他一切人生細節。他能聽見Bianca說什麼並與她對話,對於她不能行動也把這事解釋為她出了車禍不良於行;她不會吃東西,他也自動把她的食物吃掉。這種種舉動在他哥哥跟嫂嫂眼中看來剛開始是震驚不已,覺得他是不是瘋了,哥哥甚至思考要送他去精神病院。但嫂嫂決定引導他去看一位心理醫生,並且告知社區的鄉親們他的狀況,希望能夠得到大家的諒解。於是Lars就帶著他的「女友」,開始學習融入這個社區‧‧。
這齣戲很特別的地方是它讓我們看見一個地方可以如何友善地面對有精神狀況的病患。通常社區有精神狀況的居民,大家應該是避之唯恐不及甚至想把他驅離這個環境吧?原因只是因為怕他們會傷害我們。但在這部片中,Lars罹患的是妄想症。他只是把自己渴望愛與陪伴的念頭投射到一個充氣娃娃身上,並且在他構築的想像世界裡跟這個假人展開關係。除此之外,他並沒有妨礙任何人,也沒有傷害任何人。他還是可以正常上班、生活自理,甚至因為有了這個「女友」後,他變得比以前開朗,能夠跟哥哥嫂嫂一同吃晚餐,還可以談笑風生,這在以前他孤單一人時是不可能發生的。於是這個社區的人也對他無任何排斥,甚至願意接受他這樣的狀況,陪他一起「演」,與Bianca「互動」,幫她沐浴、更衣、打點外表,讓她上教堂,甚至幫她介紹義工工作,讓她可以去醫院念故事給癌童聽或是去服飾店當模特兒。我看了這種種一切覺得這社區真是太溫暖了,竟然可以如此包容甚至會一起幫助一個有精神疾病的人。我後來想想,應該是因為這社區是個老人社區。這裡的居民大多是年長者,人生歷練多,自然包容性強。當最初有人反對時,最受人敬重的年長者馬上一一點出每個人與他們家庭成員曾經有過的不合常理行為,這點就是要說明我們自以為正常,實際上也會做出匪夷所思的事,那我們又有什麼資格說他人不正常呢?在他們知道Lars其實沒有攻擊性後,秉持著友善的個性與虔誠的信仰,他們接受了Lars的狀況甚至還幫助他融入群體。這點令人為之動容。劇情推展到後頭,Lars腦海中勾勒的劇本中Bianca病危,他非常焦急沮喪在家徹夜照顧守候她。一幕社區幾位婆婆媽媽們帶著食物跟針線活到Lars家,陪他一起守候Bianca,並且叮囑他還是要吃東西照顧自己。Lars問說這時他能做些什麼,那名有智慧的大家長只是說:「什麼事都不能做。這時候就只是靜靜地坐著就好。」多有智慧的一番話。在摯愛的家人將離我們而去之際,其實多說、多做什麼都沒有意義。只有親友靜靜地陪伴在彼此身旁,給予無聲卻最有力的精神支持,那才是最重要的事。光是這個社區的反應就可以礁導我們兩件事。首先,我們不該將所有精神疾病混為一談,將所有病患都視為洪水猛獸。每個人都或多或少有些心理創傷或者會有古怪的言行出現,誰也難說自己是完全正常的。這麼一想,我們或許也能夠對於精神疾病這件事有更持平的心態。再者,一個友善的環境是可以幫助一個病患重新過正常生活的。看看片中的社區居民彼此扶持,就覺得這些人真的都好可愛。在現實世界中應該也有這樣的地方存在,但或許也真的是在老人家比較多的地方吧?﹝苦笑﹞
此外,Lars的妄想症其實也反映了他的蛻變過程。他其實內心深處應該是對於母親的早逝、父親在母親走後又陷入長期憂鬱、哥哥又提早離家的種種經歷有種無法宣洩的情緒,於是他始終沒有長大,還像個想躲在媽媽懷抱裡的小男孩般,無法獨自面對成人的世界。他想要長大、想要學會愛人,於是這兩種欲望就化為跟一個充氣娃娃的互動。就像我們小時候玩玩偶或人偶會自己分飾兩角,與玩偶對話,在大人看來就是自言自語,但是還覺得這樣的小孩很有想像力也很可愛;結果這樣的行為發生在成年人身上就會被解讀為不正常,但實際上那只是因為Lars的確還沒有長大。他外表或許已經成年,但是他的內心卻一直停留在孩童時期,因為沒有一個成熟的大人帶領他走過孩童時期,教導他如何成為一名大人。一幕他問哥哥怎麼樣才算是大人?有什麼儀式或是行為可以證明自己已經是個男人?這個問題就顯示出他在與虛擬的女友互動過程中開始明白自己應該要成為一個男人,而這是很重要的自覺過程。幸好他哥哥也很成熟地跟他說「開始想要照顧家庭、承擔責任的時候」就是成為大人的證明,而不是只有喝酒或發生性行為這類的事。若是能承擔責任才表示已經長大,那想想很多青少年總是喊著自己已經長大,又是否真的有這個資格呢?一方面理所當然花著父母的錢,一方面喊著「我已經長大不要你管」,想來其實也是挺可笑的。一碰到麻煩馬上就找自己父母出來為自己圓事,或是凡事都把過錯推給別人的人,或許都不能稱之為已經長大了吧!
除了想長大,Lars在自己想像的男女關係中,也在學習愛這件事情。他在一方面有Bianca這名女友的同時,其實也察覺自己對那名表達對他有好感的女同事其實是在意的。當看見她跟別的男同事有說有笑甚至開始交往,他其實心裡都不是滋味,但是他不知道如何表達自己的感情,於是就只能一直活著自己虛擬的關係中。一日他終於有機會跟女孩一起去打保齡球,在過程中他凝視著她的一顰一笑,臉上滿是心動的表情。畢竟比起一個充氣娃娃,一個會動會笑會說話的人還是迷人許多啊!但是Lars還是無法跨出那一步,甚至對女孩說他不能背叛Bianca,希望她不要對他們這次的聚會有任何錯誤的想像。這地方讓我不禁莞爾。該為Lars的被動頑固氣結,還是該讚許他的忠誠呢?或許是後者吧?即使Bianca明明就是個假人,但是對Lars來說她就是真實的,那他不能背叛這段關係也的確頗有道理不是嗎?雖然這看得出來他對於要展開與真人的感情還是有所遲疑,但至少他已經能夠跟那名女同事有進一步的互動,這也可說是Lars在面對感情關係的態度是有進展的。其實社區的婆婆媽媽與他的大嫂在這點上也是功不可沒的。在陪Lars「演」的過程中,她們將Bianca塑造成一名有自己工作與生活的獨立女性,於是不會總是要配合Lars的行程,在他需要她時她就得犧牲自己原有的計畫。Lars為此感到不滿,還跟Bianca「吵了一架」,結果還被女性長輩指責說怎麼可以如此不尊重另一半有她自己的生活。這部分的安排我也非常喜歡。這些長輩們因為關心Lars所以願意陪他一起演,但卻也同時教導他如何看待人際關係。Lars藉由跟Bianca的虛擬關係了解到愛一個人不是佔有與限制,而是尊重與體諒,這個經驗會讓他懂得將來在與真人經營關係時要如何對待另一半。想來Lars還真是幸運,有機會先跟假人「練習」一次,不像我們都直接跟真人練習,於是要傷了一些真人之後才有可能學會這個道理啊!﹝笑﹞
Lars將他與Bianca之間的「劇本」最後以她死亡做為結局。社區還很隆重地為她舉辦了喪禮,真的是很溫馨的一個小鎮。我覺得Lars其實是藉由這段虛擬的關係來展開與周遭人的連結,並從中學習如何愛、如何面對死亡與失去的悲傷,以及如何在失去後重新再開始的課題。這當中親友的支持是至關重大的因素。如果當時她的哥哥跟嫂嫂就嫌惡地否定他的想像,甚至指責他的異常,社區的居民也全投以異樣眼光甚至謾罵譏笑他的行為,那Lars絕對不可能有機會變得更好的。也幸好他遇到一個懂他並且願意接受這樣的他的女孩。在我們生活周遭或許也會出現像Lars這樣的人,而當他出現時,我們能像他的親友或社區居民一樣成為接住他的防護網嗎?看完這部電影,我又開始思考這個點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