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最近因朋友介紹而看了日劇《重啟人生》﹝謎之聲:ㄜ‧‧木村拓哉的日劇都不看跑去看別的日劇是‧‧=0=﹞。這日劇是奇幻類的作品,故事敘述一名區公所的公務員近藤麻美在三十三歲意外死亡後來到準備投胎轉世的報到處,結果聽到自己來世根據前世積的陰德只能投胎成為一隻食蟻獸後沮喪不已。她試探一問自己是否可以重來一次人生多積一些陰德以便能投胎轉世為人,沒想到竟得到「可以」的答案。麻美興奮不已,決定重新開始新的人生,以她已有的記憶跟能力,在新的人生中幫助更多的人,以便積更多的德,好讓她有機會投胎為人。然而就在她之後再度往生、再度有機會重啟人生的過程中,她才漸漸理解自己最終想要的不是投胎轉世為人‧‧‧‧‧‧。

       這齣戲讓我思考的有三個點。第一就是友情,也就是麻美後來意識到她不停重啟人生的意義。在她不停重來一次人生,想要變得更好的時候,卻也同時跟自己兩個從小學開始就很要好的死黨漸行漸遠,這讓她就算變成很優秀的人卻也因不再能夠跟好友一起談天說地而失落不已。這點讓我想到人生的追求。我們總以為人生追求的是功成名就,覺得自己只要賺大錢、居高位,就是人生勝利組。但是當我們名利雙收,卻發現身邊無一個真心相待的人跟我們分享一切,這樣的人生又是否真的有意義呢?相反地,如果我們只是一介平凡俗人,但是我們有知心朋友可以理解接受我們的喜怒哀樂,與我們一起累積許多人生記憶,等到我們年老時還能跟我們一起細數一路風景,這樣的平凡人生就算沒權沒勢,但卻因為有人陪伴在乎而顯得充實富饒。到了2023年,日劇也不再倡導純愛,認為這樣的陪伴該是愛人,反而點出朋友才可能是陪我們走完一生的人。的確,在男性平均壽命比女性短,現在不婚或老年單身的人越來越多的趨勢下,友情或許才是我們更應該珍惜的真愛。

       第二點就是不該強求的緣分。劇中麻美在第一輪人生中曾交往但後來因對方染上賭博惡習而分手的男友,到了麻美第二輪人生因為選擇就讀科系不同,因此跟這人沒有交集,想不到多年後她卻在雜誌中讀到他的人物專訪,已是一名年收入十億日圓的實業家。我當時看到這點就理解到緣分這件事不用強求。分手時,我們總一廂情願以為我們很棒,對方失去我們是他的損失,我們沒有對方也會過得更好。但事實上對對方而言可能也是如此。如果他沒有遇到我們,搞不好他也會有更棒的人生;我們以為是他耽誤了我們,殊不知我們也可能拖累了他的發展的罪魁禍首。看看麻美在第三輪人生曾有機會再次跟這名第一輪的前男友搭上線,因為已知道他有潛力成為年收入十億日圓的實業家而積極督促他,結果沒想到反讓對方感到壓力先提出分手。多年後她又在雜誌上讀到他的人物專訪,這次對方仍是成功實業家,但年收入變成了九億日圓。也就是說他因為曾遇見過她,之後竟然年收入就少了一億。這個點讓人不禁莞爾,也讓我理解到人與人之間不適合就不要勉強,以免誤了彼此的路。或許當我們想著不要耽誤彼此將來更好的發展,我們就會比較灑脫放手了吧?另外關於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劇也呈現了一個觀點:我們都會因對象不同而在交流中設定不同的話題。跟某些人我們就會專門講上司或同事壞話或閒話,但不太聊風花雪月或太深入的私人話題。但如果對方跟我們不聊私人話題卻可以跟別人聊時,我們可能多少會覺得失落,覺得別人其實不夠信任我們,只能跟我們聊淺層或嚴肅的話題。但這麼想也只是出於我們自我的心態。為什麼別人就一定要對我們掏心掏肺的呢?我們又是否能給予同樣的回饋呢?如果我們對別人也無法輕鬆地談天說地,就不要期望別人跟我們分享多深層的想法。人與人之間交流就是一種感覺跟契機,想聊什麼、能聊什麼就隨心所欲,能夠有幸聽到對方的「本音」﹝日文意指「真心話」﹞要感恩,但若只是客套話也無須傷感,這也是不該強求的緣分。

       第三點就是積德這件事。劇中多少點出如果想來世投胎成更好的狀況,就要多積點德。如果真有輪迴,就算我們不記得自己前世也不會知道來世,至少我們在這輩子可以心存善念,少做點害人的事、有機會也可以幫助別人,這樣或許來世就能有好一點的人生。但是看看麻美前面都如此努力,每次都還是只能投胎成為鯖魚或紫海膽;再看看她的朋友宇野真里都當了機師要拯救人類,卻從來沒法當人。這點也讓我思考積德這件事。「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事仍舊是可信的嗎?或許在我已聽聞或見證太多不善良的做出令人不恥的事後,我也開始疑惑那些人是否也沒在害怕自己的下場。但是儘管如此,我還是覺得關鍵時刻若能「選擇善良」會是一件會讓我們心中開滿花朵的事。那些總想帶給別人負能量的人,本身若還是幸福的,那我也是真是佩服他們可以這樣活著。就算不能成為大善人,能夠在關鍵時刻做出對的事、珍惜別人的真心,那都是積德的事吧?

       €這齣戲有兩個橋段讓我落淚。一個是麻美在第四輪人生曾一度有機會跟第一輪人生中是死黨的兩位搭上線,三人交換貼紙。在第一輪時她們感情夠好,所以在交換貼紙時可以有很微妙的談判交涉過程;但在這一輪她們因為沒有情感基礎,所已一切過程變得客套。兩位朋友各給她一張很珍貴的貼紙,卻從她收集的貼紙中選了最沒有價值的貼紙。這一幕讓我看見這兩位好友的善良,她們其實很喜歡麻美,所以給她最好的貼紙以示友好,但是因為跟她不熟,所以寧可選擇不起眼的貼紙,這樣的善良與委屈自己的心意,是讓我很感動的。對麻美來說,這樣的舉動是讓她格外失落的,因為那表示兩名好友跟她不熟,才會這樣客套。因陌生而有的疏離與因親密而有的不拘小節,在我們以為後者是困擾的時候,如果有天它被前者取代,我們才會意識到那份困擾原來才是最真實的幸福。另一個橋段就是麻美在第四輪人生結束後知道自己終於可以投胎為人後,前一分鐘的欣喜卻在下一分鐘轉為糾結的時刻。可以投胎再次成為人,也意味著她會成為另一個人,開始另一段全新的人生,她不再是近藤麻美,她舊有的記憶與曾交往的人也將全部消除。我想到這點就不由得一陣感傷。對於曾經擁有的美好,我們畢竟都會捨不得放手的。如果她再度成為人,卻再也不會看見她愛的家人與朋友,那成為人的意義又是什麼呢?這時才明白,不是「成為人」這件事讓生命有意義,而是那些成就生命點滴的人事才是意義本身。也因為如此,麻美選擇最後一次重啟舊的人生,至少可以再看見她的家人與朋友一次,再好好編織一些共同回憶,如此當一切結束時也能少點遺憾。若我們也將這世當成是我們最後一世,是否我們也能多珍惜身邊的人一些呢?

       儘管看完此劇有這麼多感觸,但事實上我在看女主角過完第一輪人生選擇要重啟時就覺得「要是我一定馬上就去當食蟻獸了!」﹝爆﹞首先食蟻獸也沒有很糟,再者,看看她那麼努力後還只有鯖魚跟紫海膽的選項,不覺得其實食蟻獸搞不好還是最好的選擇嗎?﹝笑﹞人越想挑,搞不好就會落得「石頭越撿越小顆」的結果。但其實我不會想重啟人生更重要的原因是因為我覺得人生過一次就夠了,要再重來一次真的太辛苦。想修補什麼、改正什麼、阻止什麼真的都不需要。人生就是因為有我們一路走來的懵懂、衝動、失策、粗心,而讓我們成長、學習,轉變成後來的我們,那就是一段獨特的人生。這樣的經歷一次也就夠了。正因只有一次,我們在關鍵時刻才能勇敢,在痛苦時刻可以振作,在事過境遷後也能選擇放下。《重啟人生》雖然是一部奇幻喜劇,但是當中想傳遞的訊息卻很值得玩味,讓我在笑淚交加的情緒中,也再度思考了人生不同面向。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kysurfer 的頭像
skysurfer

Cote d'Azur

skysurf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