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紐奧良拼了老命贏得第七戰後,馬刺隊這群年紀大的球員,在疲憊的狀況下,竟因為包機壞了的緣故,被迫在飛機上度過一晚後直飛洛杉磯,跟湖人展開西區冠軍賽第一場。一開局穩紮穩打,到了上半場竟還領先了20分之多;結果到了下半場嚴重當機,20分的優勢一瞬間灰飛煙滅,最後以85:89輸給了湖人。

        這場球賽會讓人悵然若失,因為看球的心情又是從天堂到地獄的過程。不管主場優勢、不管湖人實力、光是就馬刺的表現,我得說看了情緒很複雜。有人會說馬刺在休息不足及不舒服的情形下可以有這樣的成績已經很好了,再者他們年紀已大,到了下半場體力不支本來就是意料之中的。這些說法我可以了解,但是就客觀事實來說,下半場跟上半場大相逕庭的對比,本來就會讓人看了不舒服。體力競賽很多時候就是靠意志力撐到最後、這些職業球員本來也就是靠打球賺錢。年紀大、體力不支不能成為輸球的合理藉口。否則,馬刺隊或許就不該受人支持,因為他們已經年紀大了,撐不了那麼久的,所有看籃球的人或許也該轉支持年紀輕的球隊不是嗎?

        惋惜的原因還有另一個。上半場領先20分,本來就會讓人覺得「有贏球的希望」,這是很自然的。下半場就算表現不好,只要他們有所回應,還是有很大的贏面。然而慘就慘在馬刺下半場完全變成一支業餘球隊,而且到最後可以追分的關鍵球全部失手。看著所有球都是往籃框緣丟然後再彈出來,叫人怎麼可能不難過?想想,如果兩場客場中可以勝一場就是贏一半,那為什麼不在第一場就達成這樣的任務?如果第二場又不幸沒法攻破對方主場,是不是對黃蜂的系列的戲碼又重演一次?或許一夜未好眠加上長途飛行,下飛機後不久就馬上上戰場,馬刺打到後來眼中已經出現三個籃框、五顆籃球,所以造成了這樣的結果。

        這場Tim Duncan算是最挺得住的,Tony Parker這輛小跑車持續了半節後也開始陷入燃料不足危機,馬刺第三支利刃Manu Ginobili則仿若變成對方派來的臥底,刺向自己隊友的心臟:13投3中,加上讓人看得傻眼的多次失誤、以及最後關鍵球的失手。看見關於馬刺的外電報導,很難不讓人唏噓。照那些記者的說法,Ginobili已經把他最好的表現貢獻在對黃蜂的系列戰。如今他的腳踝舊傷再度復發。這麼說來,如果Ginobili已經將他的「真氣」用盡,那麼馬刺這下的危機不僅是年紀、還有火力不足的問題。若是這樣,那是否馬刺提早告訴大家他們退場的時刻即將來臨了?這已經不是我個人又開始陷入悲觀的情況,而是整體來看,如果體力是最大的問題,那每隔一天就打一場的冠軍賽,對馬刺本來就是最嚴酷的考驗不是嗎?而這根本是個難以克服的問題。體力本來就是要靠時間回復,又不是像超人一樣,靠近太陽幾秒鐘後就會「自動充電完畢」=.=。偏偏馬刺就是沒有這樣的時間。沒比賽的天數,就是拿來休息,而不是來練球;如果對方是在練球不是休息,以一般常理來判斷,我自然會覺得年輕又可以練球精進的球隊贏面比較大不是嗎?

        看著這些球員在球場變成在「掙扎」的模樣,我實在很難過。當然輸一場並不代表就是輸全部,但是如果體力是最大的問題,那我實在很害怕接著下來看到都是掙扎的馬刺。我已經見識到低落的Ginobili是什麼狀況,我很不想在第二場又看到另外某個人熄火。就算這是循著對黃蜂時的模式,誰又敢說這次馬刺還是能夠笑著離開湖人球場?我突然覺得先悲觀地想比較好。我不是忠實的馬刺球迷,我對馬刺沒有這麼堅定不移的信念。我也不是看衰他們,只是看他們總在三、四節熄火然後輸球這種狀況久了,很難對他們有什麼信心。但是或許就是這樣在困境中求生存的精神,才會讓我想繼續看著他們吧?像湖人隊今年好到不行,得到那麼多人看好,我就不會想要去支持。如果最後湖人贏得西區冠軍,許多人搞不好就會說是理所當然,如果是馬刺贏,就會變成是另一個特別的歷史。我比較喜歡出乎意料的發展。

        但是馬刺這次可以再作得到嗎?老實說,我真的不敢想。我又開始把每一戰當他們今年最後一場來看了﹝爆﹞。東區Detroit Pistons在第二戰攻破Boston Celtics主場,兩隊形成第一次和局。馬刺能在明天達到同樣的成功嗎?Well...we'll se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kysurf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