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71。馬刺以30分落差輸掉第二場,締造今年NBA季後賽落差最大的分數。

        這就是我昨天所提過的事。第一場可以拿下的勝算其實很大,但是馬刺沒法把握。到了第二場又大輸後,0-2的歷史又再度重演。這場的馬刺是從一開始就打得很糜爛,全部的人都當機,教練又在第四節一開始不久將先發全部換下,提早宣布撤兵。這兩場馬刺的表現,順序應該顛倒一下才對。對於他們第二戰打得比第一戰還要糟的狀況,教練其實早已預料到。連續到客場打球的疲累,到了這一戰才徹底顯現。湖人可以倒追20分,但是馬刺很難有這種表現。

        今天的Tim Duncan跟Tony Parker跟著「沉淪」了,外線看來也是完全消失了。至於Manu Ginobili‧‧我的不忍已經非言語所能形容。看馬刺外電報導,其實總教練Gregg Popovich第二戰本來曾經想過不要派他上場的,因為他腳踝的傷根本已經先箝制住他自己了。但是他真的不知道如何開這個口,所以還是不管三七二十一讓他以替補身分上場。看他在場上仍舊沒有表現、失誤連連時,教練本來又很想叫他下來了,可是就在第三節某個瞬間,他竟又製造了兩次上罰球線的機會,一次三分打、另一次兩分。Popovich本來心中又燃起了希望,但是後來了解到這是曇花一現後,他決定將Ginobili換下場。Ginobili在賽後得知教練團曾經有將他釘在板凳的念頭後非常意外。他說如果他先一步知道一定會跟教練極力爭取自己上場的機會。他知道自己表現不好,但是他一直希望能夠找到方法幫助隊友。他說自己不會想到自己的腳踝,只想到找到方式突破目前的困境,表現更積極。看到那些自責跟不顧自己的語氣,我覺得很難過。怎麼可能將自己跟腳踝分開呢?即使他的意志是堅強的,身體卻不聽使喚,這樣又如何打出好球呢?他只能在外線頻頻試三分手氣,但是仍舊是怎麼樣都投不進籃框。他覺得自己表現不好是隊伍輸球的大關鍵,但是他的隊友也爭相跳出來替他辯駁。Tim Duncan這位老大哥就說他們其實需要更多的外線協助,不能夠只有打「一人籃球」。是的,我去年注意馬刺隊的原因就是因為他們的團隊合作非常紮實成功,但是今年他們的經歷卻顯得非常坎坷,「團隊」這件事,在第二輪開始變得「忽隱忽現」,到了如今對湖人的第二戰更完全沒有。若真要扯到「團結」,那馬刺其實還是有──他們很團結地一起崩潰輸球。我分析自己的失落不是沒有原由,因為這已經是「西區冠軍賽」了,不就是西區兩支最強的隊伍在爭個高下的時候嗎?那今天輸30分創下落差最大﹝還是得分最低?﹞這種情形,叫人家到底該怎麼想?如果說馬刺累了需要「多休息」,那我可能得比較殘忍地說一句:「要休息是很簡單的,只要再輸兩場,就可以休息很久了。」我覺得這就是為什麼馬刺的教練跟球員都不會去提體力的問題,因為提「體力」就是挖個洞給自己跳。不過我看有些馬刺的球迷的討論區好像已經很希望他們能夠多休息了。

        說真的,這也是人之常情吧?當看到你自己喜歡的球員如遊魂般在打球,根本沒有體力跟人博鬥時,或許你就會心生憐憫:「那就不要強求了。」是吧!原本覺得第一輪對太陽就已經很危險,沒想到可以走到現在,或許已經是撿到了。應該這麼想嗎?這樣想是不是就會比較快樂呢?我開始思考這個問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kysurf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