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他的外表以及戲劇的演出吸引,我對這個人感到好奇,開始去網路上找了介紹他的節目、他的一些訪談,試圖知道他是什麼樣的人。說真的,看完之後,我還是不太確定他是什麼樣的人。我看到一些有關他生平經歷的描述,包括他生於嚴謹的宗教家庭,父親是非常嚴肅的牧師,根據他在專訪中提到,他跟父親始終不親,相較下他非常愛自己的母親,所以母親在他十二歲那年就過世這件事情對他而言是一生難撫平的痛,但是也因為這樣的傷痛,他的情緒表演層次因此被提高,或許這也是一種意外的獲得。雖然與父親不甚親近,但是鼓勵他當演員的竟然就是父親。由於他小時就展現優秀的表演天份,父親決定要他往演藝之路發展。從舞台劇發跡、到後來前往好萊塢發展成功,一步步走來,看得出來他是一個非常投入自己事業的演員。他用心鑽研角色,在外型、聲調上都刻意變化以做區分,我感覺他應該是個「學院派」的演員,看他的演出就可以察覺他的嚴謹、專業,他應該也很以自己的演出為傲。據說他到好萊塢初次與Merle Oberon合作時便覺得她「不夠專業」,但是事後才知道人家在美國可是大名鼎鼎的明星,早就比他名氣響亮多時;反觀他自己因承襲舞台劇的表演風格,在大螢幕初試啼聲,反而多少引來表演方式需要收斂一些的評語,原本他自己也很「不屑」電影演出的風格,之後了解到自己見識狹隘、慢慢做修正,才漸漸找到適當的表演技巧。他的一些電影作品都是他曾在劇場演出過的戲碼,包括許多莎士比亞作品如《Hamlet》、《Othello》、《King Lear》,還有其他作品如《The Prince and the Showgirl》以及《The Entertainer》。除了是用功的演員之外,他也是一名熱血愛國青年。在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他正在拍攝《Rebecca》,覺得身為國民一份子應該盡己所能為國家貢獻,他加入了空軍,參與飛行訓練,兩年後退役,但是期間他並沒有實際被派去前線作戰。之後他詮釋莎士比亞作品都得到很高的評價,到了中年有感整個劇場生態有所轉變,遂改變戲路演出《The Entertainer》,在他的專訪裡頭他亦提到《The Entertainer》是他最喜歡的一部作品。他另外也提過自己本身最喜歡的工作是當導演,因為那工作很刺激、很有挑戰性。他在1947年及1979年獲頒奧斯卡榮譽獎,對表演事業的貢獻也深受美國人肯定。從他的專訪可以看出他是個幽默隨和的人,談笑之間仍舊有許多生動的表情,彷彿仍在演戲一般。因對藝術貢獻良多,而在1947年獲國王喬治六世封予爵士爵位,但是他本身並不喜歡別人稱他是〝Sir Laurence Olivier〞,而希望別人叫他〝Larry〞,感覺比較親近。  


        IMDbThe International Movies Database﹞的資料,也多少知道一些有關他拍攝某部電影時的傳聞。例如拍攝《Wuthering Heights》時,其實Olivier跟女主角Merle Oberon兩人是彼此互看不順眼的,在螢幕看來如此情投意合的戀人,只要導演一喊卡就形同陌路;另外據說當時Vivien Leigh也曾爭取演出Cathy一角,但是被導演拒絕,這個拒絕意外成了Vivien Leigh事業的轉捩點,因為同年她得到機會演出《Gone with the Wind》﹝飄﹞,一夕之間成為家喻戶曉的名人。1940年,Laurence Olivier極力爭取讓Vivien Leigh演出《Rebecca》裡頭的女主角,但是最後導演還是起用了Joan Fontaine,據說這點讓Olivier非常不滿,遂把情緒加諸在Joan Fontaine身上,對她非常不友善,讓她非常受傷。此時導演為了讓她一直保持戲中女主角那種怯懦害羞的個性,竟也順勢告訴女主角整個片場的所有人都討厭她,Joan Fontaine信以為真,因此無時無刻都是一副害羞、不安的狀態。這個可憐的女主角最終因為她的演出而獲得當年奧斯卡女主角提名。其實網路上可以找到當年Vivien Leigh為《Rebecca》試鏡的片段,但是坦白說我覺得她的演出並不符合戲中女主角應有的單純、膽怯、自卑、無所適從的特質。她看來太有自信、也太伶俐了。其實我覺得Vivien Leigh本來就是適合演出任性或能幹女人的角色,柔弱的角色跟她的型並不搭調。  


有關《Henry V》拍攝期間的趣事,據Olivier本人接受專訪時表示,他身為導演承諾臨時演員如果他自己本身做不到的動作他也不會勉強他們去做。結果之後一場打鬥戲,他要求臨時演員們做某個高難度的動作,全部的演員看著他不為所動。他以為是他講得不夠清楚,熟料是演員希望先看導演親自示範一次。結果他內心驚慌不已、外表顧作鎮定示範完之後,才發現動作不好做,自己也因此受傷,還得佯裝沒事離開現場,自己躲到一個角落痛得落淚呢!據IMDb上的資料,Vivien Leigh也曾希望演出片中法國公主一角,但是仍舊未能如願。《Hamlet》採用黑白片方式呈現,根據Olivier本人專訪所言,雖然他當時對外說法是說黑白片較能符合此經典劇的調性、也較能呈現全片陰暗的氣氛,但實際上是他當時相當厭惡彩色技術。另外當時Olivier演出哈姆雷特已經41歲,但是飾演他母親的女演員當時實際年齡卻只有28歲。此外,《Hamlet》戲尾高潮Hamlet從高處跳下向叔父俯衝的那場戲,因顧及如果Olivier受傷之後便無法再拍其他場景,所以特別把這場戲留在最後拍。當天拍這場戲,他個人親自上場,叔父一角由替身演員擔任,他縱身一撲向替身演員,本人沒有受傷,結果替身演員斷了兩顆牙、還被撞暈了過去。這部戲當年得到兩項奧斯卡大獎,但是Olivier本人並沒有出席,因為他當時正在倫敦與妻子Vivien Leigh一同演出舞台劇。1957年《The Prince and the Showgirl》的戲碼,Olivier先前就已跟妻子共同演出舞台劇的版本。跟Marilyn Monroe初次見面時,據說Olivier曾經認為自己可能會把持不住愛上這名性感尤物,但是之後合作才發現這名女子有太多問題,到最後是到了非常憎惡她的情況。據說Marilyn Monroe當時身心已經出了一些問題,情緒常處於不穩狀態,個性也非常難以相處。身為導演的Olivier因為這次不愉快的合作經驗棄執導演筒,直到十幾年後才又重新擔任導演工作。《The Entertainer》裡頭飾演Olivier父親的演員,當時實際年齡比他大不到一歲。至於《Spartacus》,據說一開始男主角兼共同製片的Kirk Douglas找上Olivier時,Olivier竟然提議要演男主角Spartacus,到後來才被說服接了Crassus這個次要但是反派的角色。說到《Othello》的插曲比較特別。戲演了大半輩子,他在那時卻得到舞台恐懼症之苦。在專訪中他回憶演出《Othello》,他沒有辦法直視對戲的演員或觀眾演戲,甚至還要求對方千萬不要直視他,否則他會演不下去、從台上直接逃掉。他為此困擾了近十年的時間才漸漸克服了這個問題。諷刺的是當時他的演出奪得滿堂采,根本沒有人察覺他有這麼嚴重的心理障礙。看到了這些演戲的插曲,我深深覺得這些演員真的非常厲害,為了工作專業也好、為了生計也好,在鏡頭前他們可以掩藏自己的情緒,演出極愛、極恨、極勇敢的性格,或許能成功瞞過觀眾,也就能成功瞞騙自己,讓自己相信現實的苦與悲都不算什麼了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kysurf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